各学院、部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促进人工智能与经济发展、社会民生深度融合,培养一批既懂人工智能技术又熟悉行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助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按照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通知要求,举办“人工智能+”专项赛校内选拔赛,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国内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在校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均可申报作品参赛,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赛均可,每个团队不超过**人(含作品申报者),每件作品可由不超过3名教师指导完成。可以跨专业、跨学校、跨地域组队。参赛人员年龄在**周岁以下,即**年6月1日(含)以后出生。
二、赛道安排
(一)“人工智能+”创意赛
1.赛道介绍
本赛道为开放式创意赛道,注重作品的创新创意。参赛者可基于学科实际及兴趣爱好,借助大模型技术,通过零代码或低代码完成人工智能原生应用的设计、开发和线上运行,体验人工智能原生应用从开发、展示到运行的全流程。
2.作品形式
需提交项目策划书、项目视频介绍、作品线上链接等材料。
3.本赛道使用模型
详细请浏览网址移动云开发者社区https://(略)/api/query/developer/user/home.html#match@matchchallenge
4.特别说明:本赛道鼓励参赛者借助九天大模型应用平台LLMStudio和九天大模型,开发具有实用价值的智能体应用。支持零代码或低代码方式创建智能体应用,欢迎跨学科背景的学生联合组队参赛。
(二)“人工智能+”应用赛
1.赛道介绍
本赛道鼓励广大参赛者既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科技前沿问题,又从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需要出发,充分利用自身所学所长,助力人工智能技术与各行业深度融合的“人工智能+”向纵深发展(附相关研究方向供参赛学生参考)。
2.作品形式
需提交项目介绍和展示材料、佐证材料等。作品(实物或者技术)须能通过视频或图文形式全方位展现。
3.资源支持(参赛团队可借助其中的大模型完成作品,也可自主选择其他方式)详细请浏览网址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https://**.tiaozhanbei.net/d**/ai_plus_yy
(三)“人工智能+”挑战赛
1.赛道介绍
本赛道由人工智能领域的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立足实际研发需求,提出需要破解的“卡脖子”难题,汇聚青年智慧集智破题。
2.作品形式
根据各题目要求完成相关作品。
3.题目方案
详情请浏览“人工智能+”挑战赛题目方案_“人工智能+”专项赛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https://**.tiaozhanbei.net/d**/article/**/
三、竞赛要求
(一)作品要求。同一作品不得同时参加本届竞赛主体赛事、其他专项赛事,仅可参加本专项赛的其中一个赛道,往届报送过的作品不得重复报送。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他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均不在参赛范围之列。作品必须具有完全知识产权,严禁抄袭。
各高校申报作品总数不限,参赛学生每人限主持1件。相关要求依照《“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执行。
赛程节点。校赛组委会组织评审环节,并于**年7月**日前完成“人工智能+”赛道项目申报工作(“人工智能+”专项赛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https://**.tiaozhanbei.net/d**/ai_plus),7月**日前完成校内审核工作。“人工智能+”挑战赛根据各题目要求提交作品。
相关支持。参赛学生可登录第十九届“挑战杯”竞赛官网(https://**.tiaozhanbei.net/)获取模型、数据、算力、培训等资源,完成参赛报名和作品报送等工作。
四、奖项设置
竞赛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对入围国赛的作品按照**%、**%、**%的比例评选一、二、三等奖。
竞赛联系方式
联系人:(略)
电话:(略)—(略)
电子邮箱:tuanwei@(略)
请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加入QQ群:(略)**
附件1:“人工智能+”应用赛选题研究方向参考
附件2:“人工智能+”挑战赛题目方案
学校“挑战杯”竞赛委员会
**年6月**日